采購知識
1、高層管理的承諾
2、嚴格的供應商選擇過程
3、持續(xù)努力的改進
4、目標的一致
5、聯(lián)盟與伙伴關系支持體系和文件
6、不斷關注雙贏機會
7、廣泛溝通和分享信息
8、建立信任
9、資源讓步
10、成功的明顯標志或指標
11、關于聯(lián)盟與伙伴關系目標和期望利益的內(nèi)部教育
12、人員發(fā)生變動時保持聯(lián)盟與伙伴關系的能力
采購知識(十二):供應商選擇決策
決定和某個供應商進行大量業(yè)務往來通常需要一系列合理的標準。良好的采購技術是決策背后盡可能合理的論證過程。通常情況下,采購方對供應上能否滿足自己的質量、數(shù)量、交付、價格、服務目標等的觀察將支配決策結果。與這些基本采購目標相關的還有一些更重要的供應商品質,包括歷史紀錄、設備與技術力量、財務狀況、組織與管理、聲譽、系統(tǒng)、程序柔性、通信、勞資關系、位置等。顯然,采購性質與數(shù)量會影響各項目標的權數(shù),因此,我們需要提供證據(jù)來支持自己的選擇決策。例如:對于工程師在新產(chǎn)品設計中用到的小批量新線路板來說,質量和迅速交付比價格重要得多。供應商應該是當?shù)氐,以便同設計工程師保持聯(lián)絡,此外還要有良好的技術保證。另一方面,批量生產(chǎn)所需的大量已設計好的線路板訂貨則需要將價格視為關鍵因素之一。通常,交付應該按時,而不必迅速。由此可見,即使技術規(guī)格的要求完全一樣,供應商選擇標準的權數(shù)也有不同。正是對組織要求的敏感性才是優(yōu)秀采購人員有別于一般的采購人員。無法接受的供應商績效是所有采購者希望避免的結果之一,因為它會使成本遠遠超出最初的采購比例,并且破壞部門間的關系,損壞供應商聲譽,削弱顧客滿意程度。
采購知識(十三):采購員應如何規(guī)避采購風險
對采購員風險評估行為的調查表明:與未經(jīng)審查和不熟悉的供應商做交易存在的風險是很大的。同樣的,常規(guī)、重復采購存在的風險決不低于新的或以較低標準采購的風險。通常來說,對于不熟悉的材料、部件、裝備、供應商和增加的資金數(shù)量而言,風險看起來較高。采購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行動去避免、減輕、轉嫁、限制或者抵制風險。例如,一個采購員可以試圖通過征求意見和建議來轉嫁風險,像技術意見;采購員也許需要投標合同、履行合同或者支付合同以抵制風險;或是通過雙重或多重供應源而非單一供應源來降低風險。采購員也可以通過協(xié)商支付條款來限制風險:條款允許當確定支付日到期時可以分期付款,但是保留一部分的付款,直到完成和接受了所提供的服務為止。當一個采購員采取了如下的行動:如挑選一個供應商,或者轉換供應商,或者同意一定的條款和條件時,他或她應該清楚地知道采取這些措施帶給以下三者的風險:所做出的決定對公司的影響、預期回報以及這兩者間的權衡。采購員從單方面和總體上對風險和回報間平衡的評估,應該指導采購員的決定。
文章熱詞: 采購
作者:佚名;資料來源:采購知識;發(fā)布用戶:chenz;發(fā)布時間:2008-2-22;